2010年3月5日

淨空法師談發菩提心

“發菩提心”,什麼是菩提心?怎麼發法?有些同修告訴我,他很想發菩提心,就是發不出來。這是老實話。他不是發不出來,而是不知道什麼是菩提心。。《起信論》講,菩提心的本體是“直心”,其作用是“深心”與“大悲心”。深心是自受用;大悲心是他受用,所以有兩種作用,一是對自己的;一是對別人的。世尊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裡講的名稱不同,意思是一樣的,第一是“至誠心”;第二是“深心”(與《起信論》相同);第三是“回向發願心”。

“回向發願心”就是大悲心,是他受用。如果將經論合起來看,意思比較明顯一點。直心就是至誠心;至誠心就是直心。到底什麼是直心?什麼是至誠心?每個人都自以為自己的心很誠。前清曾國藩先生在讀書筆記裡,對“誠”下一個定義(過去讀書人幾乎沒有不受佛家影響的,不信佛的人也讀佛經,受佛法的影響),是“一念不生謂之誠”。這個定義下得很好,確實跟佛法講的標准相應。你心裡動個念頭就不誠,因為有念皆妄。由此可知,至誠心確實不容易發出來。

起心動念還有是非人我,還有貪、嗔、痴、慢,還有妄想、執著,那來的菩提心?每次讀經至此句“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”,總以為自己沒指望。一向專念也許做得到,菩提心沒法子發。這是一般大乘經論的說法。

蕅益大師在《彌陀經要解》裡跟我們講“發菩提心”,是其他經論裡所沒有的;過去歷代祖師也沒有這種說法。他說, “真正發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,就是無上菩提心”。這是蕅益大師的創見、發明。他的發明有沒有錯誤?如果我們深入經藏,就體會到蕅益大師這句話的真實性、可靠性。他一點兒都沒有說錯,只是古來的祖師大德沒有發現。如果早發現,不知道多少人得度往生。因為發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,我們可以做到。如是念佛往生,即使下下品往生也圓證三不退,就是法身大士。

我們仔細從“菩提心”這幾個字觀察。“菩提”是梵語,譯成中文是覺悟。菩提心就是真正覺悟的心。覺悟是對迷惑而說的,不覺悟就是迷。迷在五欲六塵,迷在名聞利養,迷在妄想執著,就不是菩提心。迷於人天福報,那來的菩提心?所以真正覺悟的人,知道這個世間一切萬事萬物都是虛妄的,像《金剛經》所說“凡所有相皆是虛妄”,沒有一樣是真實的。知道一切都是虛妄的,是看破。看破之後對於萬事萬物決定不取不舍。於一切境界中沒有取舍的念頭,是放下。真正看破、放下,這個人覺悟了。覺心清淨,世出世法一樣都不沾染。

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的,永恆不變的,生到那個地方的人無量壽,樹木花草也無量壽。他要真正發現,真正知道,決定求取西方極樂世界。這是大覺,是徹底覺悟。文殊、普賢、十方等覺菩薩,都是我們的好榜樣。除非不知道,知道事實真相,沒有一個不一心一意求生淨土。這才是真正發無上菩提心。

真正發菩提心的人,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,都是西方極樂世界,絕對不會把世間一切人與事放在心上。心裡還有世間的人與事,就沒有菩提心。你雖然念佛,只有底下這一句“一向專念,阿彌陀佛”,能不能往生?靠不住。心裡真正對世間五欲六塵一切法,確實沒有絲毫牽掛,念念都是彌陀本願功德、西方世界依正莊嚴,這一種人念阿彌陀佛,是專念。即使早晚十念,都是專念,都符合專念的標准。一天都沒缺,他怎麼不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