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5日

覺林菩薩偈

作者:玅境長老 文章來源:慧海佛光( http://www.hhfg.org)

主講華嚴經夜摩天宮偈贊品的覺林菩薩偈、持戒與念佛法門的殊勝

覺林菩薩偈--『譬如工畫師,分佈諸彩色,虛妄取異相,大種無差別』

方丈和尚慈悲,各位法師慈悲,各位居士歡喜。

昨天,方丈和尚慈悲,給我一個題目,我心裏很歡喜,但是,我先請求各位善知識慈悲,什麼事情呢?就是允許我想到那裏講到那裏,就是這樣。

我昨天晚間做了一件魯莽的事,就是我答應在一個道場,講華嚴經夜摩天宮偈贊品的覺林菩薩偈,共十位菩薩,其中的覺林菩薩偈,我講那個偈的時候,也是心裏面有妄想,妄想是什麼呢?當然,我是讀過清涼國師的華嚴疏鈔,我讀的時候,心裏面歡喜。當然,我一出家,一到佛學院,學的是天臺宗,但是,讀華嚴疏鈔是華嚴宗,清涼國師,各位法師知道,他是天臺宗,賢首法藏尊者的學生,他是學過天臺教的,當然他對天臺宗也是非常熟悉,他不是平常人。我對他的華嚴疏鈔生歡喜心,但是,我本身的智慧不夠,只是這麼一讀,就停下來了,以後也沒有機會再讀,但是,後來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時候,地藏經的前面,不是正文裏面,就把覺林菩薩的偈印在那裏,印在那裏,所以我也照樣讀,讀的時候,不知道它是說什麼啊,雖然是看過華嚴疏鈔,但是再讀這個文的時候,不知道說的是什麼,心裏面就不舒服,啊呀!我以前讀華嚴疏鈔是白讀了,所以我又把華嚴疏鈔請回來,又再讀,就把這個偈讀了多少遍,我還寫了一篇文章,但是沒有發表,所以,對這個偈有印象。昨天,體通法師讓我去講華嚴經的大意,我也拿這個智慧,想起這個偈,就講這個偈,但是,那是我在香港的時候讀的,在香港讀的,現在多少年了,可能在三十多年前了,那麼,昨天晚間我去讀,心裏面的想法,我到那裏再看一看,然後再講,結果,我到那裏就開講了,結果一開講,心情有點急,講得很潦草,就是很對不住聽眾。

我現在把這個偈文念一下,『譬如工畫師,分佈諸彩色,虛妄取異相,大種無差別』,共有十個偈,這是第一個偈。由疏鈔的解釋,可以明白這個偈的意思,我簡單說一下。

『譬如工畫師』,工,就是善巧的意思,這個人是善於畫畫的人,可以為人師範了,就是一個很成功的畫家,工畫師。我先順一順文。『分佈諸彩色』,就是他用各式各樣的顏色畫畫,或畫一個山,或畫一個樹,或畫一個河流,各式各樣的畫,顏色是不一樣的,不一樣的彩色,去安排這個山、這個水,就這樣子。

『虛妄取異相,大種無差別』,畫出這個山、這個水、這個樹、這個花,我們人去看見這個山、這個水、這個人物的時候,我們心裏面就有執著,但是,這個執著者是誰呢?就是畫畫的自己,這個畫家自己畫出來以後,自己就執著這個山水,自己在執著,『虛妄取異相』,就是虛妄的、錯誤的去執著這個山這個水。這個山水是畫的,當然是假的,不是真是山,也不是真是水,但是,你畫出來以後,你就執著這個山、這個水,去執著它。

『大種無差別』,大種,就是地水火風、堅濕暖動,叫做大種。種者,是因也。一切色法都是由地水火風組織成的,所以叫做種,種是因,因此而有彼。大,就是廣大的意思,山河大地是很廣大的,都是由地水火風組成的,所以叫做大種。你畫一棵樹,這棵樹也是地水火風組成的,水裏面也是有地水火風,山也是地水火風,在地水火風這一方面來說,是無差別的,但是,在畫出來的東西就是有差別,山就不是水,樹就不是花,各式各樣的差別。就是用堅濕暖動的成份不一樣,堅(就是地)用得太多,就變成黃色,水的成份太多,就變成白色,都是地水火風,但是組織的成份不一樣,所以變現出來(畫出來)的山水就不一樣,但是,在大種這一方面來說,地也好,山也好,水也好,是無差別的。在譬喻上是這樣說。

若是在佛法的理論上說,就是緣起。以緣起來說,『譬如工畫師』,這個工畫師是誰?就是每一個人自己的心。每一個人自己的心,就用畫師來譬喻,畫師能『分佈諸彩色』,我們這一念心,就是起惑造業,做種種的虛妄分別,造了種種業,就現出種種的果報,所以叫做『分佈諸彩色』。畫師用彩色畫出種種畫,就是我們這一念心,有種種的虛妄分別,造出來種種的業,去得種種的果報。這樣講,這二句話是這樣的意思。我感覺,清涼國師講的是好。

『虛妄取異相』,異相,就是差別,譬如我們人的生命體,也是色受想行識組成的,天、地獄、惡鬼、畜生,也是,六道眾生所有的果報,都是色受想行識,當然,有正報,有依報,都包括在內了。“虛妄取異相”,就是我們虛妄的分別心,執著這個自己的心所創造出來的果報,都是虛妄不真實的,但是,我們執著它是真實的,我們看見那個流水,認為是真的,看見一個山,也是真實的,看見有一個人來,也是真實的,看見一個毒蛇來了,也是真實的,看見蓮花來了,也是真實的,做夢,我夢見佛了,又是真實的。現在,覺林菩薩說『虛妄取異相』,是你錯了,你認為都是真實的,就是錯了,不對。

『大種無差別』,大種,譬喻什麼呢?譬喻諸法空相,你觀一切法都是因緣所有,都是畢竟空的,在畢竟空上,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這一切虛妄分別的現象,都是不可得的。但是,我們認為是有這一切相,而且還是真實的,這是我們的『虛妄取異相』。但是,在諸法的真實相上看,我們所分別的異相,都是不可得的,叫做『大種無差別』。清涼國師是這樣解釋這段文。

那裏共有十個偈,前五個偈是譬喻,後五個偈是合法。前五個偈裏面,前二個偈,清涼國師的意思是真如是觀,後三個偈是唯心是觀,就是,一個真如觀,一個唯識觀,一個真如的緣起,一個唯識的緣起。就是這樣解釋。我感覺很有意思,用這個畫家畫的畫,來譬喻我們眾生心的惑業苦的虛妄分別,我感覺到很有意味。

很有意味是很有意味,但是,在我們現在的佛教徒,不管是在家居士也好,出家的佛教徒也好,我們都是佛教徒,在今天的佛教的情況來看,口頭說一說而已啊!你沒有真實在日常生活上去深入的觀察,沒有深入的觀察,有什麼關係呢?有關係!有什麼關係呢?如果你深入觀察,就是隨時有什麼事情發現,你心裏面“即空即假即中”的智慧,隨時可以用,你隨時能用這樣的智慧,因為你不“虛妄取異相”了,你知道“大種無差別”的道理了,你不去虛妄取異相,因為你很熟了,你常常這樣觀察,你非常的熟悉,就像我們對貪嗔癡是非常的熟悉,一看見可愛的境界出現,愛就來了,可憎惡的境界來了,立刻瞠心就來了,我們為什麼會這樣?就是熟了!無始劫來,老是這樣,習慣了,很熟,就這樣用。

我們如果明白佛法說的道理,你如果不作如是觀,只是從文字上這樣講一講,它不熟,你也就不能作如是觀,因為不作如是觀,所以,這種理論,“譬如工畫師,分佈諸彩色”,心裏面不熟悉;不知道這是內心的分別,現在看見毒蛇來了,實在沒有毒蛇啊!毒蛇是心的影像,是心分別是個毒蛇;一個大蓮花來,實在是心的分別;我做夢,夢見佛,是內心的分別,離開我們心的分別,沒有那件事啊!我們若不深入作如是觀的時候,沒有這種認識,不知道是內心的分別。雖然我還能為別人講,為別人寫文章,但是,寫文章是給你看的,講是給你聽的,我自己是不用的,(南無阿彌陀佛!)我講,是給你聽的,我自己不用──念阿彌陀佛也是對的,沒有什麼不對,但是,你對於這種理論不深刻,隨時有問題的時候,如果念阿彌陀佛的功夫高深,也可能好一點,但是,我認為還會差一點,最低限度差三級,就是無始劫來的習氣,如果念佛功夫高的人,習氣稍微輕一點,但是很難停下來,不是容易,就是有這個問題。如果你常作如是觀,經行的時候作如是觀,靜坐的時候作如是觀,當然,觀有止的基礎,不能完全觀,佛菩薩的大智慧,告訴我們要有止還有觀,有觀還有止,一定要配合。如果你只是止,那就與外道是可以共通的。如果只是觀,你的身體受不了,所以用止來平衡它,慢慢的、慢慢的,你就是聖人了。

我們凡夫與聖人有什麼不同呢?凡夫看見山,聖人也看見山,聖人也不是沒有眼耳鼻舌身意,聖人也有眼耳鼻舌身意,也看見山水,凡夫也是看了,但是不一樣。凡夫看見山,認為是真的,執著是真實的,在那裏起愛起憎。聖人也看見山,但是看見山是如幻如化的,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』,這樣觀成功了,觀一切法如幻如化如夢,這是聖人境界,聖人才有這種智慧,觀一切法如夢如幻如化,如水中月,如鏡中相,不是凡夫啊!凡夫觀察都是真的,不是如夢。凡夫與有聖人有何差別?這就是凡聖的差別,凡夫不能觀一切法空,聖人能觀一切法空,這也是凡聖的差別,是有差別的。我們觀察都是真的,不是愛就是憎,不是憎就是愛,老是在愛憎裏面生活,但是,聖人在心裏面住最聖舍。

我們中國佛教當然是大乘佛教,維摩詰經裏面有訶斥阿羅漢,但是,那是站在大菩薩的境界,是超過阿羅漢以上的大聖人,他們訶斥阿羅漢,是希望他再進一步,用慈悲心、用智慧,說出來這種法語,不是我們凡夫說輕視誰,不是這樣的意思,如果我們那樣理會,就搞錯了。若真實從聖人與凡夫的情形來說,我們要承認我們是凡夫,雖然出家一百年,但是,你還執著都是真實的,你就還是凡夫。阿羅漢已超過凡夫,他是聖人,雖然不如佛、不如大菩薩的那樣圓滿,但是,阿羅漢是聖人。所以,瑜伽師地論說,阿羅漢住最聖舍,他的眼耳鼻舌身意與一切法接觸的時候,他的心裏面住最聖舍。舍是什麼意思?平常說是“無著”,舍就是不執著的意思,只是換一個字,就是“舍”,舍就是棄舍的舍,心與一切法不著。什麼叫做著?什麼叫做不著?就是舍不舍的意思。我們心裏面遇見一切法的時候,就是要取著,如何知道是取著?因為你已經生愛、生憎,就是你已取著了。阿羅漢以上的聖人,不取著、不執著,就像沒有遇見這個境界,心情是一樣的,遇見這個境界與沒有遇見這個境界,心情是一樣的,當然只是“了”,他的心裏面也是有“了別”,但是心裏面並沒有執著,所以,他的心還是保持清淨。我們有取有舍,就是不清淨了。

所以,這個偈頌,“譬如工畫師,分佈諸彩色”,啊呀,我的心裏面有許多虛妄分別啊!分別出來種種境界啊!“虛妄取異相”,聖人訶斥我們凡夫,你不要搞錯了,你不要執著,你不要執著真是有那麼回事,不是真的,“大種無差別”,一切法都是空相,我們所分別的境界,在諸法空相上看,是一無所有啊!是一無所有的。這是十個偈頌裏面的第一個偈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