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許多出家、在家的人不服,要爭這個財產,要上法庭打官司是可以爭到的,為什麼?這個道場是十方捐助的,是可以的,我制止了,我向每個人磕響頭,求他們把心靜下來,不可以這樣做法。為什麼?佛教我們,「此法本無諍,諍則失道意」,學佛的人還爭?是的,你能夠爭得這一點財產,那時候財產也不過是台灣錢五千萬而已,道沒有了,佛法的形象破壞了,這還得了!這兩個一比,道重要,財物是小事,我們就捨掉,我們也歡歡喜喜的離開。使我們想到,佛法在中國遭三次大難,三武一宗滅佛,古大德給我們做出了榜樣,佛門弟子無論在家、出家,有沒有人來反抗?沒有,為什麼沒有?都能遵守、秉承佛陀的教誨,此法本無諍,諍則失道意,我們讓。
如果你相信命運,你命裡有的決定有,丟都丟不掉,命裡沒有求也求不來,那何必?如果我們命裡不該有的,那就學釋迦牟尼佛,沿門托缽,樹下一宿,釋迦牟尼佛做出榜樣給我們看,這是佛教,爭什麼!好在我們命裡還不至於沒有,我們要相信得三寶加持。我們離開台灣到外面去,反而愈來愈殊勝,大家這才明白了。你得三寶加持,你遵守佛的教誨,給世間人做最好的榜樣。世間人不肯吃虧,但是世間聰明人,世間有學問、有德行的人知道,吃虧是福,這是古訓,吃虧的人有福,後福無窮。爭的人,眼前得到是他的福,後面的福沒有了。你要是通達這個因果道理,你就明白了,我要後福,我要大福,我不要眼前這個小福。
所以我離開台灣,我寫了六句話,諸位都看到過,「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」。趕我們走的,毀滅我們道場的,是我們的恩人。我們做得不錯,做得很好,就像三武一宗一樣,把佛法滅掉來考驗佛弟子,你們是真佛弟子還是假佛弟子。真佛弟子不爭,假佛弟子一定抗議,一定要告狀、要爭奪,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,為什麼?你沒有放下。我們永遠要記住,這是給我們的考試,看看我們學習的功夫夠不夠,功夫不到家不來考試你,功夫到家才來給你考試。所以我這個六條,第一個「感激斥責你的人」。他來批評你,他來指責你,不一定是合理的,不一定合情合理,統統接受,沒有話說,為什麼?「他助長了你的定慧」。在這時候看你有沒有定功,你是不是心浮氣躁,是不是憤憤不平,那沒用,你考試得零分,你失敗了。看看你有沒有智慧,定生慧,心裡有情緒,生煩惱,不生智慧。我們如果用這個心態處事待人接物,你的道業、你的智慧天天增長,那就是惠能大師的話,惠能見五祖說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,他怎麼曉得他常生智慧?批評他的人太多,罵他的人太多,瞧不起他的人太多,輕慢他的人太多。沒有念過書,是個樵夫砍柴的,到這個寺院裡面來,誰瞧得起他?他能夠說一句他常生智慧,你就曉得,他什麼都能忍受,而且怎麼樣?笑面對人。人家給他批評一番,無理的批評,錯誤的批評,他還謝謝人家指教,這個了不起。到以後知道他是大徹大悟的人,你說那些當年批評的人心裡慚不慚愧?才想到那時候惡言惡語惡態度對待他,他對他那麼恭敬,菩薩!要學!你的定慧在哪裡長?就在這個地方長。無緣無故無理的羞辱你,在這裡頭成就你的定慧,你要不要?你聽了很不高興,還要發脾氣,還有怨恨心,甚至於還有報復心,完了,那錯了;有報復心,冤冤相報,生生世世沒完沒了,這個不能不懂。
第二個「感謝絆倒你的人」,他來障礙你,無論你是為自己還是為大眾,你做一點好事,他障礙,他不高興,他看到不高興,他要把你的好事給摧毀。我們要感謝他,「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」,你的定慧、你的德能不斷向上提升。絆倒怎麼?還爬起來,爬起來更強壯,不是一倒永遠倒了,不是。即使被人殺了,把你整個消滅,有沒有倒?沒有,為什麼?那是形相,形相是假的。這個世界毀滅了,他方世界我去了,我不斷向上升,造罪業的人他不斷往下降。你不可以責備他,你不可以怨恨他,你要憐憫他,感謝他幫助,提升我們。把我殺掉,我在這個世界死了,天上生了,你看不是把我升等了嗎?我們在台灣一個小道場,住的是公寓,面積只有二百五十坪,一坪是香港三十六呎,我們只有二百多坪,所以面積不大。把我們趕出去,我們沒法子,離開了,我們到澳洲,現在我們在澳洲的土地有三百英畝。一英畝是六個中國畝,差不多合中國畝有二千到三千畝,中國的畝。如果我們不離開台灣,永遠就是二百五十坪。你看這不是把我們提升了嗎?我們要用感恩的心對待他。我們在這個世界被人驅逐出境,我們到極樂世界去,我們的活動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,你能不感激這些人嗎?所以往遠看,往後面看,後福無窮。這說明為什麼要感恩,感恩那些找我們麻煩的人。
第三,「感激遺棄你的人」,為什麼?「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該自立」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諸佛菩薩叫「無依道人」,不依賴任何人,不依靠任何勢力。依什麼?依自己的法性,自己的法性本自清淨、本不生滅、本自具足、本無動搖、能生萬法,所以佛稱無依道人。我們對他好,我們對他效忠,他不滿意,把你趕走,遺棄你,這是什麼?緣不一樣。
「感激鞭打你的人」,為什麼?「他消除了你的業障」。你做的是真正好事,一絲毫私心沒有,一點為自己的念頭都沒有,反而遭人家鞭打,你過去生中、這一生中所造的業障消除了。所以鞭打我們的人是恩人,他不鞭打,我的業障消不掉。不可以有怨恨,不能躲避;我不接受,逃避,不可以,那你就是不接受消業障,那業障還在。所以,要歡歡喜喜承受,這在世間講是難事,覺悟的人說是應該做的,迷惑顛倒他才有怨恨。
「感激欺騙你的人」,為什麼?「增長你的見識」。經歷多次的欺騙,你慢慢學聰明了,再欺騙你怎麼樣?隨他去,我要有能力就讓他騙。如果真的通達因果,這是真的,因果裡面跟我們講,我們命裡頭有的,丟都丟不掉,命裡頭沒有的,求也求不來。我命裡有的他奪去,今生後世他還要還來的。我們要不要他還?要還那就還搞輪迴,不要了,算了,布施給他好了,我們超越了。我們雖然不要他還,他有性罪,就是雖然他不要償債,但是他還有罪業,沒有說造作罪業沒有果報的,沒這個道理。所以不怕人欺騙,我們對人要有信心,我們講經講了多少次。諺語所謂「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」,我講了多少次,防人之心也沒有必要,你天天防人你多累,防什麼!佛給我們講萬法皆空,《般若經》給我們講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你防什麼?有防人之心,增長分別執著,誰吃虧?自己吃虧,分別執著障礙你明心見性。為什麼你學佛見不了性,你的清淨心不能現前,你的真誠心不能現前,大概就是常常有防人之心,錯了。諸佛菩薩不要說,連阿羅漢,永遠沒有防人之心,為什麼?人都是佛菩薩,只是有覺、有迷不一樣。不管是迷、是覺,統統是佛菩薩,人性本善。如果你肯定這個事實真相(這是諸法實相)是真的,防人之心就除掉了,你說你多自在,多快樂。欺騙我的,奪取我財產的,奪取我功名的,不要緊,不要放在心上,他會還給你。你要是不捨的話,這個債你要不捨,來生後世遇到,他要加倍償還,為什麼?裡面還有利息,諺語所謂放來生債,這個話裡頭有很深的道理在。
末後一條,「感激傷害你的人」,為什麼?「他磨鍊了你的心志」。都是好事,沒有一樣不是好事,這是佛菩薩教我們的。我們要是吃了虧,受了傷害,要是有怨恨,錯了,你不是佛弟子,要有報復,你更不是佛弟子。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在世,琉璃王,當時有一個國王,這個國也非常強盛,侵略釋迦牟尼佛的迦毘羅衛國。迦毘羅衛國沒有能力抵抗,只有逃避,這個國被他滅了,裡面的人民被他殺了,釋迦牟尼佛知道。當時像舍利弗、目犍連,實際上他們都是古佛再來,他們同台唱這場戲,他們也裝著像我們一般人民一樣,有氣憤、有報復。向佛陀建議,我們怎樣保護這些人民,免除這個災難。世尊就說,這是定業,佛也沒有辦法改變眾生的定業,他必須要受這個果報。
佛講這段事情的起因,前世,不是這一世,釋迦族是一群漁夫,打魚的,是這麼個行業,釋迦族。他說有個很大的池塘,這裡面魚很多,這些漁夫把池塘的水放掉,把池塘的魚一網打盡,當然也全都殺了,也全都把牠們吃掉。世尊說現在的琉璃王他們這群人,就是當年那個魚塘的魚,這一世他們得人身,釋迦族那些漁夫也還不錯,也建立一個小國。業因是在前世,前世你消滅他,這一生他消滅你,冤冤相報。如果還有怨恨,還不服,來生遇到的時候又要報回來,像拉鋸戰一樣,生生世世兩邊都痛苦。佛把這個因說出來,大家心平了,就沒事了。而目犍連有神通,大家曉得他是神通第一,他用他的缽,把他的缽變得很大,救了釋迦族五百人,裝在缽裡頭,把這個缽送到忉利天。下面遭災難,國滅掉了,再把救的這些人拿回來,結果拿回來一看,缽裡面的人沒有了,是血水,都化掉了。佛就講,定業!你沒有能力救他,不是你把他移到別的地方就能避難,不行,他的定業,逃不了的。這樁事情告訴我們,人生在世必修的功課,就是不跟一切人結怨。無論這個人侮辱也好,障礙也好,找麻煩也好,都不能有冤仇。要用什麼?要用善心、要用清淨心、要用智慧心來對待,表現在外面決定是真誠的感恩心。
所以三武滅法,佛教徒表現的態度非常好,沒有抗爭,完全順從帝王的政命,隨他去,佛法消滅了。下面一個帝王,那個帝王壽命不長,幾年他就過世了,底下一個國王看到佛教徒這樣的善良,全力擁護,所以佛教又興旺起來,比以前更興旺。為什麼?國家領導人見到了,原來接受佛教教誨的是如此的善良,這在世界上找不到。這樣善良的人民你要不愛護他、要不照顧他,你這個國就治不好,你還能治國嗎?那你想想看,三武滅法對佛教是有好處還是有壞處?我的看法,好處太多了。三武一宗我們要感謝他,他們這個表演讓全世界的人看到佛弟子的純善,純淨純善,沒有能相比的。我們今天學佛,遭受一點點挫折心裡就忿恨不平,這不是佛弟子,魔弟子。為什麼?佛教我們,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,這個話你忘得一乾二淨,你怎麼還有貪瞋痴?哪有這種道理!佛家八萬四千法門修行修什麼?修禪定,修清淨心,修如如不動。順境裡面不貪,逆境裡面沒有瞋恚,順逆境界清清楚楚,明明瞭瞭,你不愚痴。佛陀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,我們一定強著想要做什麼,攀緣,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你有善行,你有善教,哪裡歡迎到哪裡去,哪個地方厭棄,趕快離開。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他不喜歡你,你趕快離開,他歡喜,他討厭的人總算是走了,讓他生歡喜心。他什麼時候明白了,覺悟了,那個人是好人,再請你回來,你還是回來,沒有嫌棄。不要說當時你趕我出來,現在我就不回去,這是錯誤的,為什麼?他那時候是迷,現在他覺了。永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,佛氏門中不捨一人,要懂這個道理。
世間人愚痴無知,他會捨棄人,佛不會,佛菩薩永遠不會,為什麼?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。牙齒咬了舌頭,把舌頭咬破了,舌頭還能夠反抗嗎?還能夠對付牙齒嗎?是不是把牙齒都拔掉?不會,為什麼?一體。知道十法界跟自己是一體,修羅、羅剎、妖魔鬼怪跟自己還是一體,只是他迷得深,迷得重。迷深、迷重了,那我們要想方法幫助他回頭。這些人講,講不通的,他不接受,他不會聽你的,只有做示範、做樣子給他看。他欺負你,他侮辱你、羞辱你、傷害你,這都是樣子,他用這些方法對付你,你沒有抗議,他對別人,別人有抗議,別人有反抗。他這一生縱然不覺悟,臨終的時候也許會覺悟,他想想他一生遇到的,那個人才真正是好人,我怎樣糟蹋他、侮辱他、毀謗他、傷害他,都沒有一點反抗,而且沒有一句話批評我。他有好的地方,我們還讚歎,他不好的地方,一句不提。這是佛菩薩教化眾生,我們要細心去把它學到,這就是智慧莊嚴,住不退故。
我們在這個世間受許許多多的折磨、苦難,這些境界對於一個真正覺悟的人來講是好境界,為什麼?在境界裡頭磨鍊自己、成就自己。十二年前我離開台灣,我們的小道場「華藏視聽圖書館」,當初建立的時候產權是用館長私人的名義,她是非常護持,我們每個人對她都很放心,沒有一絲毫疑惑。她過世了,繼承權是她兒子,她兒子要收回這個財產,我們只好離開。當時